发布时间:2025-05-29 06:45:28 来源:情满雪阳花演员表 作者:热点
西递夜游经济
桃源罐头食品厂
惠民小区俯拍
回眸“十三五”,书写示范黟县始终牢固树立创新、现代乡村协调、国际绿色、旅游开放、综合共享的区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生态立县、篇章旅游强县、书写示范文化名县、现代乡村创新活县、国际开放兴县“五大战略”,旅游全力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区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篇章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区建设”,书写示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在构建产业新格局上先行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5年的9:41:50调整为9.2:32.1:58.7,形成了以“五黑”为主的精致农业、机械电子为主的新型工业、以全域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其中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千万人次、百亿大关,获评千年古县、中国优秀旅游县域城市、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全球百佳可持续目的地等10余项重要荣誉,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首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持在增强发展新动能上先试
连年举办国际山地车赛、摄影大展等重大活动,累计招商落地重大项目210个。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核心,探索推进产业迭代升级,持续在综合执法、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首创性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旅游市场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被中央依法治国办作为首批单项示范创建项目,西递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经验全省推广,有农优质粮油生产联合体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坚持在厚植赶超新优势上先干
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探索推行“五长制”,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县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和出境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4.8%,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全省领先。
展望“十四五”,黟县以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为遵循,努力实现经济总量提速扩张、结构调整优化,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市争先进位、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生态指标走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前列,高质量建设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
以特色为支撑,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重塑旅游空间架构为重点,推进西递宏村旅游提质、县城集聚集散功能提升、黟西北生态优势发挥,着力打造全域旅游“两核一带”新布局。以徽黄集团为平台,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旅游提升工程,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旅游+”为主线,差异化开发民宿体验、研学修学、康体养生、影视拍摄、户外运动、古道探秘、会展会务等多元业态,着力塑造节展赛事、乡村民宿“黟县样板”。以提速现代服务业为集聚,激活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转变。同步推动旅游与工业融合,建立绿色食品产业联盟,打造特色绿色食品园区,引进特色中药材开发应用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以丝绸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培植智慧旅游、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
以保护为使命,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区。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全面推行林长制,高标准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坚决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阻击战,严防森林火灾,不断提升生态涵养能力。织密立体防控网络,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以“五控”治理为抓手,深化秸秆禁烧、工地扬尘等专项整治,实现“源头把关、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着力实施碧水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从严执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加强光唇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稳步开展净土持久战,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修复,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打响富硒富锌品牌。加大绿色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以创新为动力,全力打造文化繁荣引领区。
深入挖掘徽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新建新时代实践文明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接续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强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健全文遗保护与发展机制,加强古城、古镇、历史村落的保护开发、综合利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拓展以“徽州三雕”为主的文化产业,推进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固基为根本,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发展以“五黑”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培育“黟品五黑”等农产品地域品牌,推出一批“富硒、富锌+”农产品,推动“五黑”产品融杭进沪。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深化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创新,壮大市场化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力量。加快建立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体系,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化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接续推进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民生工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根治欠薪问题,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居住条件,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构建基层治理格局,统筹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建设多平台、一体化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执法,用好做实“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关文章